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质量职教“金师”队伍,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标准迭代升级,2025年9月26日,学校开展了2025学年第一学期校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特级校长、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邬宪伟,为全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全校各教学部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活动。
讲座中,结合学校本学期教研主题《新时代职教“金师”的成长路径实践与研究》,邬校长以“怎样当好职教老师”为核心切入点,结合数十年职教管理与一线教学经验,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将沉淀40多年的“三要素十维度”育人准则倾囊相授,为教师们清晰勾勒出从“备好课”到“育好人”的进阶路径。正如他在讲座中强调:“职教老师绝非简单的‘教书匠’,要把‘理想、素养、合力’三个要素,揉进每一堂课的细节里。”
以理想为“魂”:锚定“三乐”,为“金师”立方向。“要从‘教书匠’成长为‘金师’,首先得树立‘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社会乐于用’的教育理想。”邬校长开篇便点明核心。
以素养为“骨”:筑牢“三基”,为“金师”强底气。“没有‘金师’的硬素养,难有‘金课’的真效果——学识要追着专业走,师德要守着初心来,教法要贴着实际用。”谈及教研核心,邬校长直击关键,“这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教注解。”
以合力为“桥”:激活“四维”,让“金课”结金果。
“搞职教教研,绝不能各搞一套,要靠‘合力’把‘金课’的积累,转化为‘金师’的成长。”邬校长将“合力”拆解为四大维度,融入教研逻辑:师生间“动力与心力”的合力,是设计“分层任务”的依据,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跟上节奏;教师团队“个人与集体”的合力,使得大家团结一心,打造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团队;教师间“主角与配角”的合力,适当的把机会和舞台留给年轻老师,发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迭代;而“智慧与资源”的合力,则更让教师的课堂丰富精彩,让学生可以接触到课堂外的丰富专家资源。
讲座的结尾,邬校长总结道:“教研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理想、素养、合力’三个字,揉进每一次备课、每一节示范课里,让每个老师都能从‘备好课’真正成长为‘育好人’的‘金师’。
教研活动的第二个部分,教务科周立伟老师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题做了解读和诠释。
本学期学校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新时代职教“金师”成长路径的实践与研究》主题开展,同时,学校也给出了另一个教研任务,就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规范,以上两点构成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金师是引领和目标,“课堂教学规范”是起点和基础,最终成为统一的整体。“金师”是职教“新基建”—“五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金师”,即高质量教师,也就是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与意志、开阔的学科专业视野与结构、前瞻的课程意识与行为、持续的教学学术研究热情的好教师。如何成长为“金师”?可以从“五术“中去寻找成长路径,即通过自我提升和成长,成为精于“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的教师。周老师解读了“五术”的内涵,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之道;严谨求真、知行合一之学;授业解惑、引人入胜之技;乐观豁达、善抚人心之艺;为国为党育才、胸怀天下之仁。
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早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希望通过每学期“校级—教学部—教研组”三个层级教研活动的开展,把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困惑、提升教师技能、创新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细处,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