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敦煌,学习丝路遗产课程

——国际夏令营叩响丝路历史之门

来源: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创建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布者:余倩发布时间:2025-08-18浏览次数:10

探访阳关遗址,叩响丝路历史之门
   2025
730日,经过两天绿皮火车的慢旅时光,国际夏令营一行跨越千里抵达敦煌,正式拉开丝绸之路文化探索之旅的序幕。窗外风光从都市楼宇渐变为戈壁绿洲,这场沉浸式旅途从出发便充满了对丝路文明的期待。
   经过上午的短暂休整,中外营员们迫不及待踏上首站行程——阳关。

漫步在阳关大道的石板路上,向导指过斑驳的城墙,细数这里作为丝绸之路咽喉的千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由此出发,玄奘东归曾在此歇脚,每一块砖石都藏着文明交流的密码。随后,大家乘坐观光车前往阳关道遗址,车窗外沙丘连绵、胡杨挺立,引得营员们频频举起手机拍摄。抵达遗址高点时,中外营员们不约而同向着坡顶奔去,凭栏远眺处,大漠孤烟与残垣断壁相映成趣,中国营员们还向外国营员们讲解起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



走进敦煌学校,深度体验职业特色课程

731日,夏令营营员们走进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开启了一场集艺术体验与文化探索于一体的精彩实践活动,在笔墨、烟火、陶土与竞技的交织中,深度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笔墨与烟火交织的初体验

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期待中拉开序幕,两门特色课程率先登场,成为大家探索的第一站。
在敦煌壁画描绘课上,专业老师细致讲解了壁画的历史渊源、色彩运用与线条技法。同学们围坐案前,手握画笔,从模仿经典壁画元素开始,尝试勾勒飞天的飘带、菩萨的衣袂。虽然笔触尚显生涩,但眼神中满是专注,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画匠隔空对话。

随后的烹饪课则充满了烟火气。老师示范了具有敦煌特色的美食制作,运用萝卜进行雕刻,有的雕刻成花,有的雕刻成凤凰的样子,造型可爱极了。中外营员们都跃跃欲试,从观众变成自己上手操作体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职业交流学习跨越国界

在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举行夏令营职业生涯规划和各国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主题论坛,是夏令营的传统保留项目,也是深刻体现学校夏令营有别于其他夏令营的特色项目。中外营员们经过上海段的职业交流和学习,再加上到达敦煌以后的直观体会,对于非遗课程学习交流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个人在未来的职业定位,有了新的体会。

六个国家的青年学生,带着自豪与自信,在论坛中介绍本国非遗文化,分享各自对“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认识;运用SWOT分析,结合世界经济一体化最新态势,谈论各自对职业发展的看法。此时此刻,夏令营成了一个最特殊的国际舞台,营员们在这里看到了多国维度和多元视角,对文化和职业的认知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博物馆里触摸敦煌历史

午餐过后,同学们前往敦煌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沿着历史的脉络,逐一参观了馆内的珍贵文物。从精美的彩陶、古朴的文书到栩栩如生的雕塑,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敦煌的过往。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拍照、记录笔记,对敦煌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融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陶艺中释放创意与活力
  下午,营员们重返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热情地投入到陶艺学习的乐趣中。在陶艺教室,老师演示了敦煌雕塑中拉坯、塑形、雕刻等基本技巧。同学们撸起袖子,亲手触摸陶土,感受其细腻与可塑性。有的同学制作了简单的陶罐,有的则发挥创意,雕刻出带有敦煌元素的图案。泥土在手中渐渐成型,同学们的想象力也在这一刻尽情释放,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绿茵场上中外学生竞技

活动的尾声,一场“国际范”的足球友谊赛在操场上激情上演。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中外营员们与敦煌旅游艺术中专的同学们迅速进入状态,在绿茵场上奔跑、传球、射门。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浇不灭大家的热情。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团队协作的精神。

充实的一天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一整天的丰富活动不仅让中外营员们体验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次难忘的实践经历。参与营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之旅,未来将继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莫高窟的丝路学习到鸣沙山的历史碰撞

 2025 81日,敦煌的晨光带着沙漠特有的干燥与明亮,为中外营员研学之旅的最后一天拉开序幕。这一日,从莫高窟的千年壁画到鸣沙山的星空旷野,文化的对话与青春的狂欢交织成最动人的收官乐章。
    
影画双绝:光影里解码丝路文明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巨幕亮起,两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为中外营员们铺展开跨越千年的时空长卷。《千年莫高》让营员们通过电影了解莫高窟的历史;紧随其后的《梦幻佛宫》,则将营员们 “传送” 至洞窟内部,飞天的飘带仿佛从屏幕中延伸而出。
   
观影结束后,中外营员分为两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千年洞窟,近距离欣赏精美的壁画与雕塑,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历史。



沙泉共舞:驼铃摇醒的丝路课堂

晚上八、九点,敦煌大漠依然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中。中外营员们带着对千年文明的向往,亲身体会古丝路的东西文化碰撞。
  
驼队沿着高大的沙脊蜿蜒前行,在金色的夕阳下勾勒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这起伏的驼背,瞬间化作了一堂堂鲜活的“移动课堂”。 营员们热烈交流,话题自然聚焦于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坚韧、古代粟特商人穿梭于欧亚大陆的传奇、以及沿途见证无数兴衰的敦煌石窟艺术。 风声、驼铃声与讨论声交织,历史仿佛触手可及。大漠的风沙拂过面颊,金色的沙粒在指间流淌,营员们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深切感受着丝路穿越时空的脉搏与分量。
  
此次独特的骑行体验,正是夏令营精心设计的文化实践环节。它超越了书本的讲述,让中外营员们置身于历史现场,亲身体验古代商旅的艰辛与壮阔,在驼铃声里,在沙海之中,深刻理解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大动脉的深远意义。     

“重走丝路” 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丝路历史文化的认知,更在并肩前行中促进了中外青年心灵的沟通,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回程的巴士上,车窗倒影里,鸣沙山的轮廓逐渐模糊,但莫高窟壁画的色彩、月牙泉的粼光、不同语言的欢笑,已成为每个人行囊中最珍贵的敦煌记忆。这场跨越文明的相遇,正如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无数故事,终将在时光里沉淀为连接心灵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