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支部组织生活形式,结合当前新形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2025年3月21日,商外二部党支部与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邀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资深师训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广录老师做主题为《“AI祛魅”—教育如何从传递知识转向“人G”共生生态—兼论生成式工具的协作场景与落地政策》的讲座。商外二部党支部与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商外二部全体教师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由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党支部书记竺书记开场发言,他介绍到,张广录老师深耕教育教学,在人工智能浪潮飞速发展的当下,潜心研究“AI+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在教育教学实际场景中探索应用AI技术,更在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下探索AI技术带来的更多可能。张老师的讲座一定能为各位老师在AI学习、应用与开拓的实践中开启新思路。
讲座中,张广录老师围绕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在AI的底层逻辑层面,他概述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为例的AI等核心技术发展,“数据驱动”和“算法优化”是AI发展的核心动力,帮助在场老师们建立对技术的理性认知。其次,也是张老师讲座的重点,他讲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与实践层面的AI探索与实践。张老师结合自己语文教学中《荷塘月色》课程与AI协作的具体案例,展示了AI如何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目标设计、课堂互动优化等,逐步达成传统教学一直想实现的“因材施教”的目标。同时,张老师分享了AI实用工具和操作技巧,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张老师还以“作业设计”为例,再次证明当人给AI足够的数据、规范和实际要求,一个“AI作业智能体”可以高效率、高产出的布置、辅导、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更实际、更贴切、更有指导意义的作业,从而达成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最后,针对当前AI热潮中的过度炒作现象,张老师提出“AI祛魅”观点,指出技术并非万能,教育者应避免盲目依赖AI,而应关注其与教学目标的适配性,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好的老师通过有效的思维逻辑给AI指令,实现AI的高效与实用。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研发AI工具,但要用AI工具“挖矿”,使用好AI工具。
讲座尾声,商外二部党支部谭勇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张老师的讲座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清晰的AI应用实例,引人深思。同时,现场老师们也积极提问,与张老师进行热烈互动,如,“作为AI教育使用的最优终端‘手机’,应该如何去其弊端、更好的发挥作用?”“人的作用是否会被取代?”“AI软件会给学生带来兴趣,但‘兴趣’背后最重要的‘意义感’是需要谁来赋予学生?”…… 讲座的结束正是每位老师深入思考的开始,AI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等待着每位老师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