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共绘航空制造人才培养 "新标准"

——中高贯通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召开

来源:智能制造部创建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布者:余倩发布时间:2025-02-28浏览次数:10

2025226日,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召开了中高贯通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研讨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多位行业专家和教育领域资深人士,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领导及相关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旨在深入探讨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优化,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会议由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周艳萍主持,她首先对与会专家及行健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会议议程及主要议程内容。



会议的开篇环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师教育学院)专家曾海霞老师详细阐述了课程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她指出,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依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在制定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国家教育方针,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随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智能制造教学部教研组长赵宏明老师对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详细汇报。赵老师从专业背景与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核心课程介绍、实训课程与技能培养、教学资源与保障五个方面展开,全面介绍了该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施情况。

在审议环节,与会专家针对课程标准的优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副校长马明娟老师建议,课程类型应细化为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以便更好地反映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同时,她强调课程目标应进一步细化,避免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混淆。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秦文津总监建议,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结合,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建议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统一考核,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郑宇教授提出,课程定位应更加清晰,内容应更加明确,建议通过综合实训和设计项目,促进各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信息学院院长陈品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国家航空航天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他强调,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的建设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此次会议不仅为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两校的中高贯通教育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学校将为航空航天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助力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