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本学期教育教学大会在光华楼大礼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跨界融合·创新引领:打造中职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旨在通过专家讲座、教学分享和德育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大会在主持人周立伟老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周老师强调了会议纪律的重要性,并勉励在座的教师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他也对本次大会的丰富内容和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会热情。
学生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跨域融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的张董平副书记带来了题为《学生核心素养特色项目和典型做法》的精彩讲座。张书记从核心素养的定义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特色项目和典型做法。特别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西方比较、时代解读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释。她强调,要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比赛的跨界融合
商外一部宋凌霄老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涉外商务写作课教学》为题,分享了她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涉外商务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她详细介绍了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及数智技术在破解学习难题中的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智能制造部赵宏明老师则带来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感悟分享》,今年我校智能制造部吕冬梅、赵宏明老师带领四位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产品检测与维修赛项中获得银奖的好成绩。赵老师结合自己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技能大赛的经历,分享了竞赛感悟和技能创新方面的心得。赵老师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脱颖而出。
周艳萍副校长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两个学会”,一是,面对师生技能比赛,要教师学会从比赛规则的变化中,看到跨界融合的风向标和发展趋势;二是,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教师要学会放下和取舍,正确对待既有习惯,创新引领课堂教学。周校长通过赵宏明老师国赛银奖的获奖经历分享和宋凌霄老师的教学创新实践,以及我校本次青教赛复赛的情况,分析了当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及老师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同时周校长期望老师们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均衡发展的未来人才,老师做好课堂的设计师,打造更多的“好课、优课、精品课”。
创新德育理念的跨科融合
商外一部李文静老师带来了《聚焦立德树人 探索跨学科育人》的分享。她以中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为背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跨学科育人的实践案例,与班级签约劳模孙红伟老师的合作,展示了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李文静老师强调,要通过跨学科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匠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础二部何杨老师则以《润心赋能 逐梦前行》为题,分享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她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学校在德育方面的深厚底蕴和显著成效。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推进跨界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在大会的最后环节,徐婷副校长对两位老师的德育类分享进行了点评,并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大会进行了总结。徐校长总结回顾了从开学到现在的德育工作全貌,展示了德育条线取得的突出成绩,她高度赞扬了教师们在教学和德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教育教学大会围绕“跨界融合”的主题,在专家讲座、分享交流中均进行了体现。在张董平副书记的讲座中,以工匠精神为示例突出了课程思政在全学科中的融入;宋凌霄老师的分享主要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外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赵宏明老师分享的国赛带赛项目,体现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和制造类专业的融合;李文静老师的跨学科育人项目围绕跨境融合的主题十分具有实践价值;何杨老师交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多课协同,家校协同”的显著特征。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和学习,他们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增强了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