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 《以“四可”标准讲好先锋人物,提升课堂铸魂育人效果》

——劳模工匠育人大讲堂第一讲

来源:工会创建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布者:余倩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130

202468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主办的“匠心筑梦精技传承”劳模工匠育人大讲堂第一讲《以四可标准讲好先锋人物,提升课堂铸魂育人效果》在腾讯会议上准时上线。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中职联劳模工匠育人中心承办。



全国中职校劳模工匠育人联盟秘书长、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工会主席庞佳波担任主持人。本次活动参与者有来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的各基地校教师、上海市中职联劳模工匠育人中心劳模工作站的12所学校的领导老师、上海市各名师基地学员教师等,直播总参与人次1826人,其中全国联盟基地的五所学校共578人。

主持人庞佳波老师介绍了劳模工匠育人大讲堂的开设背景、主要目的以及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曾昂教授。曾昂教授是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中华英模教育基地)主任。他独立提出了困扰思政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英模教育“远视症”千年难题,并带领团队实践探索出思政一体化的“诗画英模”“含英咀华”等一套推动师生等群体在时空与心灵层面走近英雄模范的方法体系。

讲座伊始,曾昂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导入,提出怎么样用心教、用心悟,以什么标准什么方法去做的疑问,引出了思政教育一体化突破的“瓶颈”。


 

曾昂教授指出,现在思政课堂上的论据不够接地气,论证难以共情,老师的情感怎么深度注入课堂,怎么做到知情意合一,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在精神层面高度走近英模人物是最大困难,也是铸魂育人必须要突破的关键点。

 


        讲好英模先锋人物,曾昂教授提出了“四可”标准:可信、可敬、可亲、可学。讲深讲透讲活思政道理需要产出先行,老师要把自己先讲成“四可”人物。



曾昂教授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走近英模以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门径与方法。首先,要贯彻英模教育理念:心系家国,敢闯会创。其次,要结对子解决英模资源供给侧问题。第三,要一体化挖掘英模先锋事迹,挖掘小学时代、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创业时代等事迹并建立共享英模资源音像数据库。第四,曾昂教授重点分享了走近英模“十味药方”,列举了12个精彩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中职校教师将劳模工匠进课堂的十种可操作的有实效的方法。同时让大学生团队代表分享了“请816英烈检阅青春”清明春祭大思政课作业。

  


     最后,曾昂老师讲述了突破英模教育“远视症”的课堂育人效果的四项分指标,即有政治高度、有人间温度、有社会广度、有体验深度。再次强调了总的育人目标,即铸魂育人。



本次劳模工匠育人大讲堂第一讲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劳模工匠育人研究联盟在今年531日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受到理事会领导: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冯梅校长、广州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刘冠军校长、宁波镇海职教中心张建强书记、平顶山技师学院张晓东书记、重庆丰都县职教中心熊天生校长的高度好评。理事会会长冯梅指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劳模工匠育人联盟将在线上、线下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展示活动,提高基地校广大教师的劳模工匠育人的素养和能力,进一步扩大联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将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培养更多未来企业适用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这次活动得到了理事会单位秘书团队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徐旸主席、朱婧宜老师,广州信息技术职业学翁奕华书记、丘红星科长,宁波镇海职教中心陆宗尧校长,平顶山技师学院崔晓东主任,重庆丰都县职教中心王成武校长。也得到联盟基地指导校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支持。

激发教育共鸣,基地校教师分享学习感悟: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陈怡男:

通过曾教授的课程,我第一次系统学习了劳模工匠育人的理念、路径与范例。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认识到劳模工匠育人是贯穿我教学和德育的一条重要且实用的中心线,并有如下三点启发。首先,更清晰地理解心系家国,敢闯会创的教育理念。我校校训至诚至勤心红技经与之不谋而合,是刻入师生心中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推进劳模工匠育人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向上向上的同时,也建构了学校的文化脊梁。其次,十味药方指向三大融合。曾教授提出的方法中,我学到了要把劳模工匠育人渗透在课程思政中,理解了为何要联合合作高校甚至义务段学校去建构衔接式的育人体系,明白了英模的事迹挖掘需要我们老师走进社会去做史料挖掘者”——也就是要课程融合、学段融合、校地融合。再次,课程建设要始终立足以生为本。为何学生对说教式的劳模工匠事迹不感冒,却对流行偶像趋之若鹜,这种现象背后恰好反应了我们对英模的宣传包装是基于成人视角的。如要让青少年真正感兴趣,需要让人物事迹真正打动学生、指引行动,模仿的过程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这场讲座是起点,为我们后续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思政课教师王成武:

今天听了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曾昂博士的四可标准讲好先锋模范人物,提升课堂铸魂育人效果专题讲座,感受颇深。其倡导并践行的英模教育立足于英模远视症的现实问题,开出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十味药方。他们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对联创作”“诗歌创作”“书法创作”“英模走访”“英模大讲堂等途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谆谆教诲,紧咬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深化通专融合,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公共基础教学二部德育教研组:

曾昂教授提出的铸魂育人,心系家国以及创新实践,敢闯会创等理念,他通过以四可标准讲好先锋人物,提升课堂铸魂育人效果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英模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其洞见深邃,是我们劳模工匠教育工作的指南。在讲座中,曾教授不仅提出了理念,还分享了许多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英模教育的内涵和方法。他的讲解充满激情和智慧,让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曾昂教授强调的心系家国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组织劳模式工匠入校园教育活动、讲述劳模、工匠的故事、国家历史和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曾昂教授提倡的创新实践,敢闯会创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平顶山技师学院思政部主任史晓娅:

在观看这场专题讲座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同时,对我院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推进学院大思政课建设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宣传“四可”标准,让全体教师深刻领会其内涵并自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四可”标准指可信、可敬、可亲、可学,这一标准不仅是讲好先锋模范人物的具体要求,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塑造自身形象的标准,通过提升教师的良好形象进而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正如曾昂老师所讲的那样,教师要做到产出先行,把自己先讲成“四可”人物,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二是要认真挖掘学生身边的先锋模范人物和优秀事迹。向学生讲述先锋模范人物除了讲述大众所熟知的模范人物之外,如焦裕禄、雷锋等,还要认真挖掘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比如优秀毕业生代表,优秀教师代表,学校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等,并制作系统化、可供借鉴复制的案例集,通过挖掘学生可感受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三是要推行好学院的大思政课建设,切实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思政教学不能仅限于思政课堂和思政课教师,而是要贯穿在各专业、各阶段的教学当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扩大思政教学的点和面,比如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多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大国工匠的故事来提升学生们对专业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通过观看学习本次讲座,为助力学院年轻教师成长和推动我院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学院也将继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提升思政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商务德语教师孙文莉:

曾昂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心系家国,敢闯会创,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期许,也是对我们教育者自身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我将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相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我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情去感,用智去引,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曾昂教授的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英模教育中情感共鸣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本身作为一门艺术的深刻内涵。教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是情感的交流,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共鸣的艺术。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范丽迪:

今日,有幸聆听了曾昂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提到习主席在给青少年的信中,3分讲道理,7分讲故事,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理解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给我启发很大。作为劳模育人特色班的班主任,我深受启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我意识到思政教育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紧密相连的。我计划将模范先锋的故事,优秀学长故事以及身边同学的榜样故事引入课堂,通过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曾昂教授的讲座为我指明了方向,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