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4月27日下午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研修活动,特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职数学教研员沈翔老师莅临指导。
教学副校长杨菁对沈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对数学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成效给予肯定,并对工作室未来将典型课例集结成册、辐射推广提出了期待。在研讨过程中,张卫慧老师、王惠老师和孙露老师分别汇报了一节聚焦课程思政的数学教学设计。张卫慧老师的《棱柱》一课,以端午节传统文化、数学史料祖暅原理为主要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惠老师的《两个计数原理》一课,以航宇中心志愿者出行路线规划、宇宙飞船编号、宇航员配餐为情境主线,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育人成效。孙露老师的《函数的奇偶性》一课,以历史建筑、传统文化和品牌设计中的对称性为切入点,循着艺术直观美、文化内涵美和数学理性美的脉络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
在听取三位老师的汇报之后,沈老师分别对三个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地点评,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沈老师提到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三条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主线,教学组织活动主线,课程思政主线。聚焦本次研讨主题,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正能量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等。比如,航空航天的教学情境可以链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深挖数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与艺术的主题可以运用数学软件进行品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
两个半小时的研修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沈老师结合具体案例为工作室老师们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明了新方向、新思路、新方法,让大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工作室老师们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让课程思政的种子在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