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我作为上海市拥有随迁子女身份的八千多个小伙伴里的一名成员,因为政策的限制,不得不以达到所谓“四校”的中考分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为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第一批中高贯通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有人说我的人生从此走上一条弯路,有人担心我对这个结果会心有不甘,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工商外这片沃土让我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融和魅力的多国交流、以生为本的专业提升、产教融合的素养培育氛围中,让我不断获得滋养,感受着一次又一次执着和探索,这三年对我而言很重很长……我心中坚定着一个想法:我来对了地方。在工商外的三年,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主动实践;从开始时的忐忑,到后来的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思索着、尝试着,也收获着,凭着一股子钻劲,开启了人生的美丽航程、追梦之旅。
刚进入工商外时,有很多的不甘心,落差、紧张、失望的负面情绪围绕着我,在工商外各位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我逐渐调整好了状态。工商外是国际化特色学校,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我尽可能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语言能力,参与二十多次国际交流志愿者活动。公交车上、地铁里,抓紧时间背单词、学语言成为了最珍贵的记忆。一向不服输的我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图书馆、实训室、创业中心,工商外校园留下了我奋斗的足迹;管乐队、学生社团、艺术节、节能节、职业规划大赛、国际夏令营、国际访学、联合国公益项目、志愿者、团委学生会组织都有我活跃的身影;三年成长蜕变,从国际交流组织负责人到上海市优秀青年团员,从校内职业规划生涯大赛到到芬兰世界比赛、新加坡国际贸易挑战赛、全国“挑战杯”和多项英语比赛获奖,从在大礼堂发言席的战战兢兢,到在国际竞赛舞台上的自信从容,从学校学生会主席到各个大型活动主持人、2016年上海市第十三届学生会主席论坛。
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开始全面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开始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方向,我充满了感恩,进入工商外的每一天都是感知生命、感悟成长的过程。
遥望刚进职校,我会因“中专生”、“随迁子女”的标签而感到沮丧,三年遂去,我因这些标签感到自豪。经历了工商外职业教育的培育,在进入中高职贯通院校后我更加努力探索未来职业可能,我依然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在中国技能大赛与全国性辩论赛上斩获多个亚军与季军,也有幸被提名为“上海职业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同时获得南澳教育部中国学生大使称号。荣誉虽光辉,但我也时常思考在自我能力提升之外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于是从大一起,我利用已有资源结合个人能力在中学生教育领域提供志愿服务,长期走访甘肃贫困县,调研县内女高中生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参与多个随迁子女帮扶项目,为来沪随迁子女背景的中专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中外高中生进行文化交流;为中职与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助力。
专科第二年,我综合分析并确定了继续前行的道路,在众多学校与专业中,我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经济学学科,结合已有知识积累与自我职业目标选择了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然而,面对没有法学背景、竞争压力大、考试难度大等诸多情况,我曾一度陷入迷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踏实地钻研每一个法学知识,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全身心投入到考前冲刺阶段,最终以高分成功进入华东政法大学。积累了那么多社会资源,为什么冒险选择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面对这样的质疑,我说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最好的年纪,努力尝试不同的可能,比起不断感叹自己过去的不易,不如保持对未来的好奇心,坚定每一个大小目标,踏出全新的一步。
进入华政后,我潜心研习法学知识,得到许多机会将专科习得的语言知识与商科知识相结合。本科期间,我获得了前往北京大学法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毕业之际收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与全额奖学金,将自己在职业院校获得的技能与在知名大学习得的法学知识相结合,在国外参与多项科研、参加各类国际知名商事仲裁竞赛,与世界各国律师和知名法学院学生交流。先后在国际智库协助完成科技法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目前供职于国际顶尖律师事务所,同国际律师在多个法域提供法律服务,为中外企业的国际商事交易保驾护航。现阶段的工作与学业虽忙,但面向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志愿者导师工作至今仍持续进行着。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享受着历练带来的快乐,感恩职业教育给与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带来的蜕变与成长。“立人立业,知行合一”的校训,鞭策我继续在国际律师的职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愿这样的经历分享能激励和我一样的随迁“小青苗”们,面对任何困难无所畏惧,拼尽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愿工商外越来越好!祝愿工商外的小伙伴们用青春谱写越来越绚烂的篇章!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 张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