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1——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创建文化融合课堂

来源: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创建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布者:康嘉琦发布时间:2022-06-20浏览次数:221


      6月10日下午,英语名师工作室与商外一部、基础一部举办线上联合教研活动,由来自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杜可文老师分享关于“多元文化教育”和创建“文化融合”课堂的读书报告。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校改革并为所有学生提供基础教育的过程。多元文化教育反对与拒绝学校和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其他形式的歧视。接纳和支持学生、学生所在的群体以及他们的教师所反映的民族、种族、语言、宗教、经济、性别等多元文化。杜可文分享了她在英语学科如何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思考。从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偏见消除、教育平等及校园文化控制力增强五大维度详细解读英语学科应如何实现多元文化教育。其中,杜老师特别提到教师应该认真审视、选择教材,筛除有种族歧视、偏见等内容的教材。针对人教版的“毒教材”问题,老师们纷纷各抒己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教材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正面导向。商外一部的李文静老师倡议从各自所用教材到PPT制作进行严格自查。基础一部的苏力老师从多个视角分析 “毒教材 ”对于学生和家长以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不良影响,表示这个事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杜老师还分享了关于课堂中多元文化教育的冲突及融合(以国际学校为例)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读书报告。在读书报告的结尾部分,杜老师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中国和英美的思政教育。英国和美国也有思政教育,称之为公民教育。英国公民教育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取对国家和自我的认同、认识,理解和重视英国的政治价值、法律体制、传统文化和根本利益。美国的公民教育重点是培养美国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社会规范的教育。如何在中职英语课堂上融入我国的思政教育?杜老师分享了三点看法:
1.明确教育目的,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重视主导意识形态引导,增强民族认同感。
2.丰富教育内容,尊重文化多样性;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世界公民的培养。
3.优化教育途径,促进公民意识的培养;个性化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发挥主体能动性;广泛性与渗透性相结合,强化公民意识的认同——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
      工作室的老师们积极分享体会和启发。范丽迪认为,思政教育应该像盐溶于汤一样自然融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薛淑锋觉得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入多元文化,弥补课堂语言学习相对于真实语言习得而存在的环境文化氛围不足的缺点。彭向凤非常赞同杜老师的分享,认为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同学对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我们在教育中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罗帅也认同思政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陆红梅和于路平表示要把理论和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
      通过此次读书报告分享会,每位教师不仅在理论层面,而且在实践层面对于“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创建文化融合课堂”有了更深的思考和体会。这对于下学期我校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