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研活动的内容建设和导向设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在我校各专业、各课程中的融合、融入,2022年5月13日下午,我校教务科(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本学期第二次校级教研活动,全校各教学部、行政部门专兼职教师共181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副校长杨菁主持。
副校长杨菁致开场辞。她谈到,将思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大方向。在我校谢永业名师孵化工作室的带领下,九个校级名师工作室自去年以来一直以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培训学习、专家指导、对外交流等,形成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为展示我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宝贵的校级教研活动时间,邀请学校七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他们的团队,分享他们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过程的收获和感悟。
七位名师工作室代表分享收获和感悟。
孙文莉代表德语名师工作室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找准情感切入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以基础德语四幸福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为例”的分享。通过前测分析学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热情。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强调参与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与效率。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补充教学素材,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加深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突出情感与幸福的核心要素。
董曦丹代表礼仪与文化名师工作室就“《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课程思政”做交流。他们团队通过制定四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目标的方式准确领悟课程内容和思想,四种目标的建立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编写一个短剧,处理危机公关,并进行表演和评分。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董老师认为教师本身就是思政,课堂本身应该有思政,教师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一言一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不仅授业,更要传正道,做一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代璐代表甘敏语文名师工作室就“项目学习在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中的探索———以《语文》第二册《邓稼先》一课为例“展开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索。语文课程一直是德育的战略要地,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项目式学习就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的教学。这种教学法有助于解决语文学科课程思政容易流于空泛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历程,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
张卫慧代表数学学科名师工作室就“传统文化浸润立体几何教学——课程思政在《棱柱》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很多思考。张老师从整体设计、教学实施、特色创新、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他们的教学设计基于弗莱登塔尔的教育数学教育理论,遵循数学教育现实、数学化、再创造三大特征。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商品包装设计为工作任务,以计算粽子包装盒的耗材费用和容量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的美。通过文化传统、文化史料的挖掘,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商贸专业名师工作室的何莉娜分享主题为“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的课程设计,何老师认为思政元素就像盐一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之则平淡无味。他们采取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生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结合经济法课程的本身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典型的案例、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等,通过这种与思政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机电一体化专业名师工作室吕冬梅的展示主题为“集智聚能,精制数造——《C6250A主轴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能力的复合性智能制造创新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体教学设计中,基于“五融合”的教学理念,以机电融合为培养目标、以思政融合为指导方向、以讲课融合为落实方法、以做学融合为教法支撑、以虚实融合为辅助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英语学科名师工作室范丽迪以“《从京张铁路到复兴号》教学设计“为主题做了分享,她们以外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为主基调,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合安全教育以及文化传播等思政的内容。巧妙结合产业的新业态,聚焦体验,巧设问题链,通过信息化技术支撑,助力混合教学,树立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谢永业老师充分肯定7个工作室的思政教学成果展示,认为大家在不同的专业课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体现思政教育。他对我校现阶段的思政课堂提出以下两点看法:一是从教材内容中提炼思政;教师本身就是思政资源,课程本身也是思政资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内容上去提炼思政。二是从学习活动中提炼思政;从职业活动中渗透德育,要具备充分的理论和研究。谢老师希望自己和各位老师共同努力使我校思政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冯梅校长发表总结讲话。冯校长首先对坚持奋战在线上教学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要求和期望:一是以思政教学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面启动并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各专业课堂,此项工作的重要推进力量之一就是谢永业名师孵化工作室,谢老师一直不遗余力地发挥全国模范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理论、教学发方法的研究。今天的课程思政教学展示也是谢老师及各名师工作室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从中各专业老师都能深度体会和理解所展示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解决各类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问题,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二是形成联动协同效应,健全思政育人体系。冯校长引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指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中央精神,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形成契合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育人模式。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思政教育质量。要着力解决人培方案中课程思政引领缺失的问题,夯实力量、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模范带头作用。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嵌入专业课程。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形成育德立人的思政新风尚!
本次校级教研活动,在继续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倡教法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呼应了本学期课程思政的教研重点,对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