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校思政建设,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带动引领作用,更好促进线上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将名师工作室活动转移至线上,有条不紊地按照期初工作室活动计划如期开展。2022年4月1日,商贸专业名师工作室依托商外一部专业教师网上集体教研活动平台,在国际商务和中本中高贯通专业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的“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专题活动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成果推广辐射,推进名师工作室工作,意在研讨如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思政教育。活动特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马金芳老师主持,副校长杨菁和教务科科长周立伟共同参与,专业教师齐聚云端,围绕课程思政背景、教学设计案例分享和交流研讨三个环节,递进展开,共议思政大课。
活动的第一环节,由马金芳提纲挈领地从国家、上海市出台的文件以及我校已开展的实施举措三大层面介绍教学设计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背景,解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意义。特别提到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活动的第二环节,分享谢永业名师孵化工作室前期进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商贸专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莉娜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设计巧妙、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作为一门本身就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课程,何老师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枯燥的法律条文中领略法律的乐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知法、懂法、守法,将思政与法律深度融合,化课程思政于无声处。

活动的第三环节,由专业负责人引领,深入话题,发表观点,开展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从上世纪50年代提到的“德智体”到80年代的“德智体美劳”再到2014年提出的“立德树人”及2019年提到的“三全育人”,再到2020年兴起的“课程思政”,都在彰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时代使命。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对于此次疫情期间线上名师工作室活动,杨菁副校长表示充分肯定和大力赞赏,鼓励大家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并嘱咐大家在疫情期间保重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周立伟科长则引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鼓励大家积极在教学中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真正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本次名师工作室活动未能按计划在线下举行,但线上研讨并未减退大家讨论的热情,期待疫情早日褪去,大家能在春暖花开的校园里再度聚首,再议思政,再话教研。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9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