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暨名师孵化工作室团队活动简报08

来源:创建部门:校长办公室发布者:徐琪雯发布时间:2021-10-28浏览次数:444

      10月20日下午,在我校劳模工作站进行了一场以“弘扬当代劳模精神、创新英语思政教学”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上海市经信委谢永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范丽迪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诚邀两校英语教师共同参加。活动开始之前,工商外国语学校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范丽迪老师一边带领大家参观“劳模工作站”,一边介绍它的建设背景、意义以及四位劳模的光荣事迹。大家由衷感叹“劳模就在身边”,进一步意识到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认识到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活动伊始,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工会副主席徐旸热烈欢迎在浦东外事服务学校考察学习的新疆老师们和浦东外事的英语教师们前来学习与交流,并介绍了工商外国语学校依托劳模工作站的优秀资源,建立劳模进校园的长效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企业发展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徐老师表示了本次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希望两校的教师能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制定课程思政方面的教研方案并进行定期互动交流,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以此为契机逐步推进弘扬当代劳模精神,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随后,两校教师就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首先,由范丽迪名师工作室的张晓露老师代表工作室展示教学案例“Have a Date with the Moon”,她从教材内容、时事热点、传统节日三方面着手,不仅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讲新、讲活,带着学生一起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学生对中国节日的兴趣与爱国情怀。

      工商外的范丽迪老师代表谢永业名师培育工作室与大家分享了教学案例“Workplace Safety”,通过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倡导团队协作奉献,弘扬工匠劳模精神。

      浦东外事的黄敏老师从旅游英语视听说教材谈文化自信,通过对旅游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文化和风景名胜的历史背景,以此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提出:思政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浦东外事的应达治老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解读,倡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并提炼课文中潜在的育人素材,根据文本特征确定德育策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拓展国际视野。



      浦东外事的何茂玲老师研读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强调“突出思想性”这一原则,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她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英文报道,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于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利弊对比,以职业为导向,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老师们精彩的发言之后,工商外谢永业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谢永业老师作了题为《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的思考》的微讲座,谢老师先带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等,并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德育指导意见》为蓝本指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坚持鲜明的育人导向,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文化、道德和价值等方面的培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谢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台下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浦东外事服务学校科研师训处主任许妍老师就本次联合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发言。许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将激发教师们对英语教学深入探究的热情和对跨校研讨交流的兴趣,并代表学校感谢谢永业老师多年来送教浦东外事,为我校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通过“空中课堂”、公开课展示等形式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人在改变另一个人”。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新时代英语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德智并行、步履不停。来自新疆的老师们表示通过本次学习,更让他们坚定要以立德树人为信念、以劳模精神为激励,以科学探究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