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你克服了吗?——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日 第三十期内容

来源:创建部门:人员机构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09浏览次数:473

习得性无助,你克服了吗?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日 第三十期内容(201412月)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第三十个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日。本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的主题是:习得性无助,你克服了吗?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的。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再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以为,那些是无用的,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造成了狗的无助和绝望情绪,它们放弃了为自己努力,就算门打开了也依然不知。
“习得性无助”就是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沮丧表现的一种。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学习或事务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学习或事务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同学们,其实没有人真的不行,近代比较权威的看法是:正常人只运用了自身潜力的2%5%,也就是说,最成功的人只运用了自身潜力的5%。前苏联学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正常人如果发挥了自身潜力的一半,那么他可以将叠起来几人厚的全苏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并努力挑战自我。让我们克服“习得性无助”,为自己的明天努力,搏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的宣讲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认真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