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紧锣密鼓的培训后,我们迎来了培训的最后一天。四天高强度的培训,在知识的漫灌中能力飞速提升。我们一边感慨教学改革的复杂,一边惊喜于传统教学方式遇到的难题在混合式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冯梅校长和陈明娟校长亲临现场,观摩大家的学习成果。六组汇报各有千秋,精彩纷呈,老师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也增强了教改的信心。
第一组朱金彤老师分享了商外一部的《国际贸易流程》这门课的建设心得。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理论术语晦涩难懂,对中职学生挑战极大,朱老师参与的团队从课前预习着手,分享生动有趣的案例,线下授课,从规律入手,注意总结和教师评价。思维导图绘制清晰度较高,完整阐释了一个单元的课前课中课后。来自清华大学的黄浩博士的点评也是亮点频出,同时提出“中职一线的产教融合需要更加紧密,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更多案例来深化理论理解,能力衔接”这样紧扣时事的观点。
第二组的宋凌霄老师带来了《基础德语》的课程建设心得。作为少数已经上线运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成熟度完整度极高,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与意义。教学目标,考核方式都非常明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商外二部也提出了优幕课播客单元,自主决定学习进度的解决方案。黄浩博士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堂教学的运用相对成熟,贴合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
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由桂颖老师和裴文俊老师进行汇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和《大数据云计算导论》提出了任务驱动型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法。同样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做好协作能力的平衡后学习效果较为突出。黄浩博士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提出如下建议,“课程目标要落实课程思政的元素(教育部要求),情感价值态度里需要表现出来,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五组的吕冬梅老师和第六组的朱国宁老师则分享了培训以来边学习边实践边建设课程的心得体会。从03年的破冰之旅到19年的正式上线,信息化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迷茫着也坚定着。我们不知道教改最终要前往何方,但混合式教学我们已经在路上。
听完大家的汇报后,冯校长做总结发言。冯校长表示欣喜地看到大家通过培训获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次培训作为我校混合课程建设的第一次大型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来,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混合课程教学改革,力争覆盖全专业、全课程,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最后,冯校长和陈校长为获得本次培训的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