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把脉 筹划未来

作者:赵宏明发布者:汤国斌发布时间:2018-09-27浏览次数:293

 

       数控专业是我校最早建设同时也是市级精品专业,曾取得过辉煌成绩,自从中高贯通后招生规模和质量更上一层楼。专业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数控部教师在发掘自身专业优势和不足后于2018921日下午在明华楼901会议室召开专业建设推进会,部主任王兵武主持会议,杜泉明老师、胡建平老师、黄苏春老师分析专业当前问题并结合自身学习感悟分别对专业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李文权老师传达市装备部最新动向,受金南辉副校长委托,教务科长王克新出席并代表校长金南辉讲话。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以及中国智造2025的实现,都需要拥有更高技能和学历的人才,上海尤为如此。上海市职业教育的出路是中高职贯通以及职业教育国际化,我校早已将此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数控部在执行学校发展方针政策过程中,不断派出专业教师赴北京听取德国智能制造专业课程培训,赴清华大学学习互联网+组织变革与创新,赴美国学习国际化职业教育。数控部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何才能走在职业教育的前列并不断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才是此次推进会最终目标。

杜泉明老师作为数控实训课程资深教师,9月初赴北京参加德国阿伦技术应用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标准研修班,在推进会上为专业教师介绍了德国工业4.0及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16级学生将很快进入高职阶段教育,东海学院是否能够顺利开始HWK的培训需要关注。学生能够取得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固然可喜,但学生毕业后的单位还有很多是国内企业,只有德国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能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在获得德国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能否再获得国内职业资格证书(即一考多证或学一多考),需要我校数控专业在国际化道路上整合国内课程与国际课程的兼容性,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职业发展争取条件。

胡建平老师利用暑假时间与学校多名教师在金南辉副校长的带领下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职业教育国际经验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方法;互联网+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规范化管理;运用创新思维开创工作新局面;讲话方法技巧与激励纠错机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与欢乐;学成归来,胡建平老师分享了他的学习感想。1.改善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与欢乐;2.学生素质提升:针对性、定制化项目;.开展校际合作,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教学实施方案、标准等教学文件修订/教学内容优化、调整、更新等)3.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教学。“互联网+”时代下,教与学的模式在发生改变,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趋势。4.教材及教学资源开发。5.做实校企合作。加强企业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主动联系企业,将企业引进学校,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共同开发人才培养的项目,做实校企合作。

    黄苏春老师暑期赴美国参加培训。在专业建设推进会上,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做了深入剖析。一是数控专业毕业生是否受企业欢迎。在校企合作上数控专业跟企业联系不紧密,合作的企业较少,在课程设置方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是不合理的,急需调整和深化,数控专业双证融通班级在三年级时软件课程很多是否有必要学这么多,能否加强技能方面的训练;在教学内容方面,核心课程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知识,没有达到中职学生应该有的专业能力。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数控专业如何体现国际化办学呢?教师能否到德国学习从而获得国际化教学资格,学生也要到德国参加培训,获得真正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之余我们应该开始兴趣课,让我们的机床设备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我们的课是否受到学生欢迎。在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更加努力才行;在教学手段方面,很多学校已经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而我们的专业课程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理论课与实训课严重脱节,理论课缺乏动手实践环节,比如制图课,我们可以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将制图与测量融合,变成测绘课,并带领学生参加制图CAD测绘比赛等;在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动画、微课等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李文权老师作为市级名师,及时掌握上海市职业教育发展动向,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公开课的比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名师效应,为参赛教师鼎力相助。

在专业建设推进会的最后,王克新老师代表金南辉校长对数控部曾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数控专业的建设,鼓励教师要用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打破重重阻隔,将数控专业建设的更好。

 

 

即时信息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