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培养出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市场人”。根据中职生源特点,学生综合素养持续走低,语文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担负起了培养合格就业人的重担。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几种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法实施方案,将语文的实效性教学落得到了实处。
关键词:实效性教学;综合素养;和谐人;能力性 ;实用性
The studuy of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Huang Minghua
(Shanghai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200231)
Abstract: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cs of technical vocational school is to develop “wrkers for the maket”, that is, one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students in technical vocational school and the declin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chinese,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harged with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training qualified graducates. Conbined with my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study approaches sever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employment. And these methods make teaching and studying effective.
Key word: teaching metho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ility, effectiveness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素质的劳动者除了要掌握熟练的就业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有基于人的终身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的基本素养。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仅无法理解和交流大量的信息,无法操纵比较高级和复杂的机器设备,无法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而且要提高自己原有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术也成为不可能。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像缺少了一种能得以发生化学变化的因子,要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是不可能的,掌握一定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应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积聚一点能量,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跃创造一定的条件。
中职教育是应用性很强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所以语文教学要与就业挂钩,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人,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完整人格、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有较强岗位竞争能力的人。本文将从“立回归社会人”“重体验实践能力性”、“抓写作专业实用性”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职语文以综合素养为基础的实效性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一、以“心理诊断”为主的回归社会课,突显和谐性
就目前中职校学生生源来看,令人堪忧,选择中职校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上不了高中“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他们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过失败的阴影,是被遗忘在角落的人,是毛病较多的“问题学生”。笔者认为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怀疑心态、自闭心理表现为逆反行为。平时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没有形成好的品质,行为举止不规范,公德意识低下,不是一个受身边人喜欢的人,由此经常无意识受到种种自认为不公平的待遇。久之,对身边的同学、教师、教辅人员产生猜疑,与他人之间形成一堵精神厚墙,将自卑的心装在壳子里,表现出来的又是一副无所畏惧的“老大”做法,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结果就是对老师教育产生不信任,对正面的教育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老师要求做的他偏不做,不能做的它偏要做。
②厌学心态、失败结果导致自卑心理。长期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能力低,学校的各种考评测试多以失败告终,在班级很难显出自我价值,备受冷落,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心态消极而自卑,对任何事情缺乏热情。
③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当或欠缺带来的负面阴影。表现为心理脆弱没有承受能力,遇到困难挫折不知所措,没有抗风雨的坚韧性。没有稳定的情绪,易喜易悲易怒,容易走极端;依赖性强,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缺乏独立性;对亲情的淡漠,对合作的不屑,造成健康人格的缺失;言而无信,考试的剽窃作弊,作业的抄袭,对家长、对老师欺瞒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④没有高远的学习目标,贪图安逸,不懂责任和义务。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读书境界;没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没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而出现的信念危机。
这里讨论的“心理诊断”课,主要就是针对上述中职生出现的一系列疾痼,运用案例教学对症下药,医治病根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他们的热情,重识丢失的自信心,重新审视自我,提高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人生、理解生活的能力,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汲取社会上主流的、光明的积极因素,激励他们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回归社会的和谐人。很难想像一个不以社会作为生存空间的“不和谐”人,能在就业岗位上有所发展。
【案例】贯彻开放性原则,关注热点文化现象,用时代的“大气”轧出学生心中的“小家子”俗气。
针对上述列举的第4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对“爱国”二字是那么的陌生、淡然和遥远。我教《星期天——父亲的手记》,当分析到辛弃疾的《破阵子》时,我将作者一生积极抗金收复中原的爱国话题说开去,引入时代的话题。中国百年梦想,经过太多风雨的洗礼,终于在2008年迎来了奥运盛会,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可是当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将奥运火炬高高举起,热情友善地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参加的时候,在英国、法国等国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后我要求学生以“奥运火炬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事后学生们踊跃上网,读报,教室里充满了奥运话题。通过作文讲评,我再一次将“爱国的理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在讲台上念范文,由于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念到动情处时,声音哽咽了;念到豪情壮志时,教室里不由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以下是摘自学生习作中的二个片断:片段一,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那一幕,“藏独”分子肆无忌惮地抢夺“最美火炬手”金晶手中的火炬。金晶,这个在圣火传递中感动了所有人的女孩,用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和残缺的身体捍卫圣火的精神令我永远铭记,她让我感受到当个人的生命与祖国的荣誉比较时,祖国的至高无上,让我感受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片段二,弥足珍贵的是一批留学生和海外华侨,他们自愿护卫火炬,红旗漫卷,唱着雄壮的国歌,迈着铿锵的步伐,向“藏独”分子走去的凛然不可侵犯的镜头,让我感受到“祖国”二字比我生命更重要的压在肩上的沉甸甸责任,这一刻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从现在开始,用只争朝夕的精神与时间赛跑,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愧祖国母亲养育之恩。
【教学反思】由于中职语文教学呈现实用性特点,塑造人灵魂的功能不能被忽视。从方向性上讲,语文课堂设计的内容要能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情感的陶冶,轧出藏在衣服下面的恶习、邪气等“小家子气”。起到净化和提升心灵的作用,进而丰盈他们的精神空间,让学生学会人生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增加就业的砝码,这就是工作后爱岗敬业精神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后盾,这就是经过“心理诊断”课“医治”出来的很“大气”的职校毕业生。教师平时要根据学生的“病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将学生的“歪枝斜叶”给无情砍掉,使其茁壮成长。将求知、明理、励志、践行、做人等高尚的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成为一定品味的“和谐人”。
二、以“体验实践”为学习过程的摹拟课,突显能力性
所谓体验摹拟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且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生活是自己的,于是在摹拟中体验是向自我开放的。通过去体验,实践了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发生了对话。
这类课型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储备的理论知识实践化、能力化,方向直指就业化。最大特征就是立足于每个人的教育,对每一个人负责,从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出发,为学生设置适应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让他们通过各自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将听、说、读与思维相联系,将口语交际与职业活动相联系。既为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提供了文字解读,言语交流及信息处理的指南,又将中职语文的实用性突显了出来,让学生能从切身体会中体验到学语文的需要和快乐。
此类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遵循“学生为本位,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的原则;课堂结构趋于开放、灵活;组织形式趋于宽松、民主。
【试验一】:“感知水温”,小老师互动课
对中职课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相应的调整,对于教材上难度较小、通俗易懂的自读课,笔者一般是让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老师。“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让学生下“池塘”感知“水温”。要将此类课上成功,得注意如下几点:①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对上课的小老师从宏观上指导,督促其备课要注意的几个环节,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②课堂进行中主体方向的把握。学生对“小老师”上课表现为新奇、活跃、轻松、大胆,在讨论问题时常常气氛热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枝蔓得很远,小老师不能很好的地控制课堂,教师要做适时地导向,以保证授课计划的完成;③课堂结尾的中肯评价。一是学生对“小老师”上课情况的评点,二是小老师对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评点,在相互点评中得到提升,三是教师的整体评价,提升亮点,给与肯定,指出不足,指明方向;④课后让学生写感想或总结,让他们在自导、自演、自评、自感、自悟中获得刻骨铭心的能力,是“热闹”后的冷静思考。
【实验总结】这类实验的特点:一是对学习内容作个性化处理,适应中职生的特点;二是互动体现出情境——挑战——活动——反馈的程度,完成一个完整学习任务不是简单地告知对与错,而是重在学习所得的内在反馈与激励,以循环互动的方式发生着作用;三是学会在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下来完成任务,善于自我调节和反思;四是在学习中学生承担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性,有公开表现和交流所学东西的机会;五是让学习者在学习程序和时空上能够进出自如、通达顺畅。
【试验二】:以画促教,影视艺术课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正日渐获得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比拟和匹敌的众多接受者,中职生便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群。就信息而言,他们信息储备差不多一半来自影视,影视实际上已经成为他们感知社会人生的一扇重要窗口。再说,各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互通的,小说大量改编成电影和现在正兴起的“诗电影”、“散文电影”的出现,便是明证。基于艺术的互通性,影视的某些概念,表现手法和感性材料可以移用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的教学领域。
我从普通高中转到中职校任教已经两年,在这两年中,尝试了一些适应中职生的授课方式,发现这种影视艺术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笔者在教冰心的《生命是什么》这篇散文时,采用了拍散文TV的做法。首先让学生抓住课文文脉:作者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将生命比喻成“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一棵成长中的小树”。然后我要求学生用镜头剪辑化的方法,用语言描绘的方式将画面放映出来并命名,学生思维活跃,想像丰富,效果很好。如一位学生拍摄的一组“一江春水”画如下:源自冰雪生命萌动图——青山绿水汇集细流图——百回千转奔腾怒号图——夹岸桃花轻流浅唱图——晚霞投影归融大海图,真的很美!在此基础上,我归纳散文的特点和写法,散文的“神”是文脉,是“穿铜钱的线串”,散文的“形”就是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距离拍摄的语言画面,是“钱串上的一个个铜钱”。这就比直接讲解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要形象明了得多。这就是将枯燥的知识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快乐中体验。又如我在上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就让学生三五一伙的自由组合,预先排演,要求人人参与,表演成绩纳入平时成绩中。结果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表演课,有用绿色纸做的孤独邮筒,有自带的一把小伞,有用手机自录的舒缓凄婉音乐。在抒情诵读中,有一对恋人在骑楼下躲雨的幸福镜头,有女主人公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打着小伞去寄信的镜头,有在街的中央被车撞倒,轻轻跌落象蝴蝶飘落的镜头,……每个人都很投入,每组都有自己的创意,到位抑或不到位的表演都会引起大笑。当时班主任观摩了这堂课,她很有感慨地说:“想不到平时不咋地懒洋洋的学生,还有如此的表演天赋,看来我以后得更多地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他们。”我用尽一切办法,尽量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唱主角,并唱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在切身体会实践中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在相互欣赏中能力得到提升。在教《雷雨》、《威尼斯商人》、《黛玉葬花》之类的文章我都会先让学生看有关的话剧、电影或视频,然后分析,最后少不了学生对课文进行创意活动的环节。在这些活动课的基础上,我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正规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能力测验课,成绩占平时分数20﹪,考试内容可以根据本学期的口语交际单元的内容进行规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自定,可以表演小品、相声,可以朗读、竞选职位、发表演说,可以模拟主持等。班级比较公正、客观、能力较强的学生作评委,当堂亮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请班主任观摩,发荣誉证书,每次效果都特好,它也是学生一学期中最为关注、最为期盼、最为开心、最有成就感的课。
【实验总结】这种实验不仅仅只是培养了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勇气,展露发展了个性,使之有决心、有热忱、有毅力、有目的、有理性、有智慧地去实现目标,提高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了敏捷的思维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学生就业后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中国古代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之说。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交流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培养他们敏捷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诸如如下活动方式,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模拟主持训练、演讲课、辩论赛、朗读赛、口语测试课、普通话训练课、对话训练、复述训练、倾听训练、语音室课、多媒体课、影视欣赏课、成语接龙训练、典故戏说课、说唱演活动课、读书报告课、短剧演出课、猜谜语、说笑话、对对联课及参观访问活动等。
三、以“写作档案袋为抓手”的写作课,突显实用性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建设职业人才高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现发行的新版《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使用本》(1——4册),每册新增了一单元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单元教材注重编写的科学性,注重材料的新颖性,注重贴近生活的适应性,注重贴近中职水平的通俗浅显性。文种涉及条据、启事、规章制度、记录、书信、计划、总结、主持发言、说明书、合同、求职应聘书、行政公文,富有时代气息,全面而又实用。突出了中职语文在就业导向方面的重要性,给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和崭新的面貌。
对在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来说,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出有效的调整,要狠抓与专业挂钩,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应用文写作。但写作对中职生来说毕竟是令其头疼的事情,教师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最能吸引学生的方式,将学生引上路。笔者在此与各位同仁们共同探讨。
1、找兴趣点,引入应用文写作之路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要让学生感到有意思,就得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平时写作教学中,我很注重将他们引入到这点上来。要将枯燥的写作让学生接近、亲近从而乐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对学生的应用习作,我用放大镜照优点:从立意观点、从思维方式、从立人行事角度、从行文笔调、从字体卷面整洁、作业态度等各个方面,蹲下身子以包容理解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解读。一篇习作我至少找出两处优点,缺点只写一处,往最重要的拈。表扬激励多于批评,让学生有前进的力量,从而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乐此不疲往写作道路上走。清代教育学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如将学生引到了兴趣这点上,老师在写作方面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50﹪。
2、抓“写作档案袋”,培养有潜力的就业人
每接一个新班,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写作档案袋,主要记载每次的作文评讲结果及学生在班级、学校或社会中参加的有关语文活动情况。每次班级的作文讲评我是搞得大张旗鼓的,将作文优秀者名单用红榜在班级贴出来,优秀文章或语段复印出来,每次复印覆盖全班40﹪学生之作,下发给班级的每位学生,让人人知晓,这样既给40﹪优秀者以鼓励,又给余下60﹪学生以压力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期下来保证90﹪学生的作文都能被复印,给每位学生都有“甜头”,能看见前进的曙光。优秀的整篇复印,较好的复制段落,较差的作文找闪光的语句,装订成册,作为班级档案袋。另外每次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结果写在自己的写作档案袋里,如作文的分数、老师的评语、老师给与肯定的语段或句子等都将抄下来,放在档案袋里,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痕迹,聆听到进步的步伐声,这样一点一点地储存信心,一点一点地积聚力量。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学生的光环扩大到班主任和家长,开家长会我会将学生本人的写作档案袋和班级档案袋下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写作方面的发展动态。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数次榜上有名,文章被多次复印,那种无以言传的美感一定会成为支撑学生持续前进的强大力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写作上表现不佳时,家长也会施压的,这样个别少数不重视写作的学生会有来自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家长三方面的督促,也会迫于无奈而重视写作,重视了总会有进步的,当进步达到一定量就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储备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中职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的操作,学好写作就能将操作程序、步骤、流程给记录下来,从而发现问题、剖析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按照悟到的规律进行实践操作,求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这样就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就是一个发展、再创造的过程。重视应用文写作,目的就是培养有发展创造潜力的就业人。
3、悟写作精髓,能培养工作素质
要让学生持续对写作保持热度,除了上述的狠抓写作档案袋外,我还让学生知晓学好写作有利于培养好的工作素质这,让其知晓利害关系,从内心深处发出强烈想学好的愿望。日常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工作素质: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科学准确性,程序性、条理性、逻辑性,这从应用文的性质和写作特点就可以看出:
①主题明确,实用性与针对性强。这个特点意在务实,解决实际问题。
②内容真实可靠,来不得半点虚假。工作中讲究踏踏实实,讲究科学严谨。
③语言简洁朴实,务求言简意赅,反对雕琢的不求实际,更不能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④程式性。应用文从写作流程、篇章结构、文面版式等都有一定的模式,不得随意更改
⑤时效性强。要写得及时,发得及时,办得及时,工作中也讲效率。
这些特点既是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应该具有的工作素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掌握了应用文的写作精髓,就具备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素质。让学生明白写好应用文有一箭双雕的作用,让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引领着学生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
一堂成功的中职语文课,必须要闪烁着实用的价值光芒,因此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有责任将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净化,能力得到发展,写作得到悟道,就业得到指点,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意义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查有梁,20 KEYS FOR TEACHERS 给教师的20把钥匙[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 4.
2、美,W.JamesPophamClassroom Assessment: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
3、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
4、许世国,职高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M]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 8.
5、左培林,借鉴经验.潜心教改.根植课堂.持续实践[J] ,上海中职教育 2007 (5).